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二十八回 骠骑将军 (第1/1页)
第二十八回 骠骑将军
仅隔两日,平阳城内青石板道上,忽闻一阵急促马蹄声破空而至。骠骑将军沈修广,率领玄甲铁骑,踏破晨雾而行,赤焰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。他昂然端坐于乌云踏雪神驹之上,眉宇间凝结着难以融化的寒霜,腰间悬挂的鎏金错银宝剑,随着马背的起伏轻轻摆动,剑鞘上的狴犴兽首在晨光之中闪烁着凛冽寒光。 这位尚未及而立之年便已位极人臣的将军,其生平事迹,堪称一段传奇。其父沈崇山,乃前朝相国,曾以三寸不烂之舌辅佐李晋登上帝位,却在权势之巅因私铸兵符而遭揭发。当时朝野震动,若非沈皇后长跪三日三夜,苦苦哀求,沈氏一族早已血溅宫门。沈修广在诏狱中目睹父亲苍苍白发被镣铐磨出血痕,心中悲愤交加。然仅三个月后,他便身披战甲,手执利器,率八百轻骑奇袭北魏粮道,立下赫赫战功。自此,威名响彻朝野。 李晋念及沈修广屡立战功,最终留了沈崇山一条性命,允他告老还乡。自此,朝中再无相国之职。然沈修广文武兼备,眼界宽广,颇具大将之风。李晋正值用人之际,便对沈修广委以重任,任命他为骠骑将军,统领边关军务。 北魏屡次犯边,李晋为确保北方稳定,多次派沈修广出征。沈修广不负众望,屡立战功,李晋对其礼遇有加,封官进爵极为慷慨。如今,沈修广已是金印紫绶,位同三公,显赫一时。 今时今日,他驻守庸关军营,帐前高悬七面染血狼头旗。每一面旗帜,皆代表北魏一位王帐勇士之性命,而最新悬挂的那一面,却浸染着自家副将陈锋的鲜血。那夜暴雨倾盆,陈锋的尸身跪于辕门前,胸腹间的十七道刀痕,构成一幅诡异的星图,与自平阳城送来的密报惊人相似——杜镇海遇刺之际,刀柄之上,亦刻有半枚残缺的星纹。沈修广认为此间必有联系,遂亲赴平阳,欲查明真相。 此刻,他勒马于平阳城门前,目光如炬,扫过城楼上的斑驳箭痕。守城士兵触及他的视线,不由自主地退后半步。这位骠骑将军的威名,实乃从尸山血海中磨砺而出。三年前幽州一战,其孤军深入三百里,归来时玄甲缝隙中嵌满碎骨,洗刷三日三夜方尽。 至太守府前石狮旁,沈修广举手示意随从止步。他独自下马,步履沉稳地踏入太守府,径直面见顾若尘。 顾若尘见到这位久闻其名的骠骑大将军沈修广,心中不禁感叹。沈修广年轻英俊,气度非凡,宛如一轮烈烈昭阳,耀眼夺目。顾若尘所见少年中,除了云峥,无人能与之比肩。 “顾大人,沈某此次前来,是为杜大人遇刺一事。还请顾大人仔细说说当时的情形。”沈修广开门见山,语气虽平和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 顾若尘在事发后本被关入大牢,但仅待了一夜,便被云峥放出。因此,沈修广只能亲自来太守府询问案情。 顾若尘闻言,眉头微皱,仔细回想那日的情形,缓缓开口道:“那日,杜大人派人送来请帖,邀我过府一叙,说是为了洽谈小女云仙与子清侄儿的婚事。我虽疑惑,但念在儿女婚事乃大事,便应约前往。到了杜府,杜大人亲自迎我入内,谁知,正当我们相谈甚欢之际,忽闻外头传来一阵sao动。杜大人起身查看,还未走出几步,便见一道黑影闪过,杜大人随即倒地,我正欲呼救,便被人从背后击晕,醒来时,见杜大人胸口鲜血淋漓,我急忙上前,发现杜大人已气绝身亡,那把带血的刀却握在我手里,被子清侄儿看个正着。” 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:“沈将军,此事蹊跷之处甚多。杜大人怎会突然遇刺?又为何放过我?此事,若真是我所为,又怎会手握凶器,坐以待毙?” 沈修广听罢,目光深邃,似在思索。他缓缓点头,道:“顾大人所言极是。此案确有诸多疑点,沈某定会彻查到底,还大人一个清白。” 顾若尘拱手道:“多谢沈将军明察。若能查明真相,不仅还我清白,也能告慰杜大人在天之灵。 沈修广微微颔首,目光如炬。他转身离去,步履坚定,衣袂翻飞间带起一阵凛冽的风。 顾若尘立于堂前,目送沈修广渐行渐远,心中波澜起伏。云峥的出现,已经让平阳城原本平静的局面变得复杂,而如今,这位骠骑将军的介入,局势只怕更加扑朔迷离。 忽然,他又想起云仙与云峥的婚事,不禁低声喃喃:“多事之秋啊……”转身步入内堂,背影略显沉重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